定州市农业农村局对政协定州市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答复
范兴伟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考和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提案中针对我市乡村振兴现存思想认识、工作合力、群众参与度等方面问题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市高度重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现就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及下一步举措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定州市以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创建为切入点,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信息宣传,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活力。
1.夯实产业带动基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聚焦生猪、羊、蛋鸡、肉鸭、设施蔬菜、高油酸花生和奶等7个产业,编制《农业全产业链方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方案》,并绘成全市产业地图。尤其是我市入选中央肉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央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支持高蓬镇肉牛产业成功申报国家产业强镇。
2.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线下”在宋街建设中山好物定州名优特展销中心;“线上”配合宣传部开展“中山好物·定州优礼”系列专题直播活动,各乡镇(街道)均搭建直播间,陆续开启直播宣传和带货。
3.围绕种养循环、村企联合、产业融合,积极培育40家生态农场试点,申报认证绿色农产品5个,“两品一标”累计可达43个。同时,依托叮咛店镇南车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构建“蔬菜种植+林下养鹅”生态闭环,形成循环种养模式。
4.加快推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推出多条乡村游线路,“探春定州·醉美花海”线路,被纳入全省赏花精品线路。举办桃花会、月季旅游周等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各类农特产品,推动“赏花经济”与“乡土消费”双向赋能。
5.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种植养殖技术、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组织科普宣传活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坚持科学规划,注重长远布局
1. 强化规划引领,邀请专业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确保规划既符合当地实际(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又具有前瞻性和整体性,能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2. 推动“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注重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布局发展,做大做强定州品牌,搞好产销对接。
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两品一标”认证,培育生态农业示范家庭农场,打造生态农业标杆乡镇。
(二)强化组织领导与政策保障
1. 压实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
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创新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3. 强化监督考核与激励引导。建立常态化督导调度机制,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效纳入相关考核。
(三)充分发动群众,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1.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村民大会、入户讲解、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让农民真正理解项目意义,激发内生动力。
2. 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鼓励群众在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管护等环节全程参与,保障其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
3. 创新运用“积分制”、“村规民约”等治理方式,将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纳入管理,形成“设施有人护、环境大家管”的氛围。
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