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定州市农业农村局对政协定州市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3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11    来源:     
【字体: 】    打印
赵松委员:
 您提出的《增强农业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提案中针对林下资源与鹅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局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现就相关工作回复如下:
 林下经济与鹅产业融合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路径,既能提升林地综合效益,又能壮大鹅产业规模,
 对照产业深度融合要求,当前仍存在三方面突出瓶颈:
 1. 模式标准化不足:散户养殖占比高,林地利用密度、鹅品种选择、粪污处理等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基地出现植被破坏、疫病风险等问题。
 2. 产业链条短而散:以初级养殖和林木种植为主,鹅产品深加工、林地生态产品开发滞后,附加值低,“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
 3. 主体联动不紧密:林业企业、养鹅户、加工企业之间缺乏稳定合作机制,林地资源与养殖需求匹配度低,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足。
 结合提案建议,我们将从“生态筑基、产业延链、主体协同、政策赋能”四个维度,推动林下与鹅产业深度融合:
 (一)构建标准化“林鹅共生”生态体系,夯实融合基础
 1. 科学规划布局:划定“林鹅融合适宜区”,优先选择林下空间充足的林地,明确每亩林地养殖密度(肉鹅50-80只、种鹅30-50只)、养殖周期(避开林木施肥、喷药关键期),避免生态破坏。
 2. 推广适配技术模式:重点推广“林下轮牧+牧草套种”模式,在林地间隙种植黑麦草、苦荬菜等鹅用牧草,实现“鹅吃牧草—粪便肥林—牧草再生”循环;研发小型可移动鹅舍(每栋容纳50-100只),配套自动饮水、补料设备,降低对林地的固定占用。
 3. 强化生态管控:制定《林下养鹅生态技术规范》,要求养殖过程中禁用违禁兽药,鹅粪需经发酵池腐熟后再还田,严禁直接排放;建立基地环境监测制度,定期检测土壤、水质,确保林地生态功能不退化。
 (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融合附加值
 1. 做强精深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鹅产品加工园区,开发卤鹅、鹅绒服饰、卤鹅蛋等产品,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延长保鲜期;利用林地资源,发展“鹅肉+林果”预制菜(如鹅肉板栗罐头),打造特色产品线。
 2. 开发循环经济业态:建设“鹅粪—有机肥—林木/农作物”产业链,支持企业将鹅粪加工为生物有机肥,优先供应林地及周边农田;利用林地修剪枝条作为鹅舍垫料,实现“林木废弃物—养殖垫料—有机肥”全利用。
 3. 培育“林鹅+文旅”模式:在示范基地打造“林地观鹅、鹅宴体验、林果采摘”一体化旅游项目,建设鹅文化科普馆、林下露营区,举办“林鹅丰收节”,推动“养殖场景”向“消费场景”转化。
 (三)培育多元主体,强化融合协同机制
 1. 壮大龙头带动:重点培育家集林地经营、鹅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企业,支持其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连片林地,建设“万亩林鹅融合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鹅苗、技术、回收服务,农户负责林下养殖,带动农户增收。
 2. 规范合作社运作:引导养殖户成立“林鹅融合合作社”,统一林地规划、品种选择、防疫管理,共享饲料采购、产品销售渠道,降低单户经营成本。
 3.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举办“林鹅产品产销对接会”,组织基地与超市、电商平台签订直供协议,推动“林下生态鹅”“有机林果”进社区、进商超;打造“林鹅优选”区域公共品牌。
 (四)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融合发展环境
 1. 完善要素支持:在林地使用上,允许林鹅融合项目配套建设不超过林地面积5%的鹅舍、加工用房,简化设施农业用地审批。
 2. 加强科技支撑:与农业高校合作设立“林鹅融合技术研究院”,重点攻关林地抗逆性鹅品种选育、鹅粪快速腐熟技术、林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设“林鹅融合技术推广中心”,配备专家团队,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
下一步,我局将定期组织调研督导,及时解决产业融合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感谢您的继续关心支持,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动林木与鹅产业融合成为我市生态富民的特色品牌。
 
 
 
 
2025年7月25日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定州市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1306820002
冀ICP备07026536号   冀公网安备 130682020000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