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人民政府
 
定州市第四中学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24-04-01    来源:     
【字体: 】    打印
 
定州市第四中学改革与发展总体规划
 
 
校训:立德树人
校风:和谐、诚信、勤勉、进取
教风:敬业、爱生、博学、世范
学风:明理、乐学、活泼、敬长
办学目标:团结、拼搏、进取、争创一流学校
办学理念:为师生服务,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实现公平教育,创建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校园。
学生成长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事
教育原则:用爱心拥抱学生,用真情服务学生,用榜样激励学生,用人格熏陶学生。
一、办学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勇创一流”的办学理念,深入实施“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亮校”的治校方略,创一流学校,育合格人才。
二、总体目标
确保德育的首要和教学的中心地位,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师素质全优化、教育教学特色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把学校办成名副其实的省级教育规范化、现代化示范性学校。
三、具体目标和保障措施
(一)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目标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达到一流的管理水平。
2.依法管理,巩固“河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创建成果。
3.以各方面优良的业绩,保持“规范化学校”、“科研先导学校”、“和谐校园”等光荣称号。
保障措施
1.坚持制度管理,规范行政管理
①健全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导向,不断完善和认真执行教学常规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制度、教学奖励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择优汰劣的用人机制。
②完善管理机构,实施分层管理
建立校长负责制下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多层次、立体型的管理网络,明确责任目标,提高管理效率。
③推行全员聘任,增强竞争意识
按照公正、平等、择优的原则,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教职工全员聘任机制,科学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人员结构,实现各类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④加强岗位考评,改革分配制度
1.根据教职工不同岗位,从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提出目标要求,期末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实行量化积分制度,对“爱事业、满负荷、高效益、多成果”的教职工给予优先评模、评优、晋职等奖励,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坚持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健全管理系统,实现民主管理,学校重大事项由民主讨论、集体决策;健全党支部的保证监督系统,参与学校的决策、监督措施的落实;健全教代会民主管理系统,使广大教职工行使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校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公示制度,通过宣传橱窗、会议座谈、通知文件、校园网站等渠道,及时报道与公布学校发展变化中的最新信息,增强学校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3.坚持人本管理,全面关注教师成长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在政治上引导人、思想上教育人、业务上锤炼人、体制上激活人,全面关心和尊重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需求,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空间、施展才华的舞台。
4.实现电子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图书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以管理的电子化,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教师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目标:
1.打造一支团结勤奋、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干部队伍。
2.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业务精湛、不断进取、勇于教改、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3.培植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型、研究型、改革型相结合的骨干教师队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进自身与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各级学科、学术带头人。
保障措施
干部队伍建设措施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体行政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现代教育管理水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
2.加强调查监督,改善工作作风
开展行政听课、师生座谈、问卷研查等各类调研活动,深入教育、教学、科研、服务一线,察民性、听民声、解民忧,把师生动态为第一信号,师生意愿为第一准则,师生利益为第一目标,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的意见和监督,以干部的工作作风带动学校的“三风”建设。
3.加强工作考核,优化管理过程
管理体制,明确管理目标和责任;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民主测评,不断规范管理行为,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铸造师德师魂
①加强师德教育
“关爱学生、珍惜岗位”为内容的各种师德教育活动,倡导“爱生、敬业、奉献”精神;开展师生“结对帮教”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签订行风建设责任书,拒绝有偿家教,杜绝变相或变相体罚行为;以“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洁从教”的良好师德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
②树立名师典范
大力弘扬名师风范,推广校内外的成功经验,促使广大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自觉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
③重视社会监督
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学生家长和社区领导行风监督员,强化社会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觉、自律意识。
2.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执教能力
①营造书香校园
大力倡导“兴读书之风,悟生命之意”,开展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实施学习任务驱动策略,强化教师的自主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提高教育智慧、改善思维模式。
②开展专家引领
专家学者讲学指导、组织教师教育理论学习、鼓励参加教育培训和学历进修等专业引领活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努力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③实行同伴互助
开展新老教师“结对互助”、备课组集体备课、教育教学论坛、学术沙龙活动等,树立团队精神、提高团队水平,实现教师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3.实施“名师工程”,构建人才高地
①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据“一年入门,三年胜任,五年成才”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实行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的新老教师“结对帮教”、教育教学工作汇报、行政跟踪调研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跨越式成长。
②组建“教改研修班”
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促使他们早日成为各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或教坛新秀。
③加强学科带头人的管理
各级学科带头人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努力构建自己的经验系统,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指导和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建立学校《学科带头人考核条例》,严格执行学科带头人年度考核评比制度。
(三)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目标
1.巩固省德育先进学校成果,深化对初中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及评价的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教育。
2.杜绝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或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件发生,确保师生无违法犯罪行为。
3.创建“文明校园”,力争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
保障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全员育人水平
①加强教师德育培训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为内容的师德建设活动,增强教师的德育自觉性和责任感;组织教育理论学习、教育专家讲座、教育交流研讨等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②加强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业务培训、结对互助、管理论坛、经验交流、业务评比等活动,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促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③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培养
定期开展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他们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加强德育网络建设,构建全程育人机制
①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网络
由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分部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构成,签订德育目标责任书,明确德育目标,细化、实化、优化德育工作。构建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网络,由学校团总支、年级学生干部、班级班委会构成,通过学生干部参与学校常规管理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通过家长学校、家校通、家访信访、校长信箱、微信平台等交流平台,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邀交警大队、公安局、食药监局领导和老干部、科技工作者等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卫生保健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学创新教育;与敬老院、消防大队、武警部队共建文明校园,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联教,优化社会的育人环境。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全面育人氛围
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校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文体活动,青年志愿者社会公益活动等为载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为媒介,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先进典型、传播精神文明,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规范德育教育工作
完善学校的各类常规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值日班长制、常规检查制、优胜红旗流动制、先进班级评比制、行政值班巡查制、重大事件报告制、责任事故追究制等,严格规范德育工作。
5.加强德育内容建设,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以爱国家、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爱师长等“五爱”为核心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实、进”的健全人格。
6.加强德育渠道建设,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①坚持课堂教育主阵地
树立“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教学思想,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②重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通过各种班队活动、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优秀班集体评比活动等,促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③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
建立德育基地,开展校外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德育实践能力;加强与各村委会、街道和居委会的联系,利用社区的人力、智力和文化教育资源,开展假期社区教育活动,保证学生离校不离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目标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构建适合实际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力争各年级的教学质量保持学区片第一名。
3.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保障措施
1.强化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①加强教学目标管理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根据制度中有关“教学目标管理”的规定及学校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各学科教学计划目标,加强对教师教学目标实施的检查和目标达成的考评工作。
②加强教学“八认真”督查
根据教学“八认真”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重要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确保教学常规的严格务实。
③加强行政教学调研
有计划地开展年级、班级、学科等不同层次的行政教学督导工作,通过随机听课、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审视存在不足,研究解决策略,落实整改措施。
2.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①优化课堂结构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大力推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②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树立“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观察和分析学生情况,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建立符合学生和班级实际的培优补差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
3.完善课程体系,凸现教学特色
①执行课程方案
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并努力使师资、教材、设施充分适应各类课程的要求。
②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上级课程方案和学校实际,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等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③开发校本课程。
积极挖掘定州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定州市优秀学校“定州市文明校园”教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社会特殊人才的需要,打造定州市初中学校的航母。
4.应用现代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切入点,使课堂教学更充分地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特征;积极开发和收集各类教学软件、教学课件和优秀案例,不断完善学校教育资源库,实现校内乃至区域内优质资源的共享。
5.实施义务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初中学段的有关规定,适龄学生学区内就近入学、免费教育;实施扶贫帮困工程、实行学生合理分班、教师循环教学,保证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
(五)语言文字工作
全面普及普通话,实现汉字使用规范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基础,以职能部门为窗口,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大力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全面提高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将普通话作为教师评优、晋级、调入、聘用的必备条件之一。
各教学班设立监督员,在学生代表及班主任指导下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结合国家和省语委“推普周”等活动安排,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教导处、团委部门要积极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推普板报墙报竞赛、演讲比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等,通过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教育。
学校将积极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将普通话作为校园的教学用语、工作用语、生活用语,从而使校园语言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六)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目标
1.构建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2.积极开展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形成市、地、省三级课题体系,力争研究课题在省、市级获奖,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保障措施
1.加强校本领导,促进教科研建设
建立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教导处、教研处一起抓的校本管理网络;实施教研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的校本教体制,加强对学校教科研的管理、督促和指导,促使校本教研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
2.完善校本制度,确保教科研质量
制定和完善教师培训学习制、听课评课制、外出培训交流制、教研课题管理制、科研成果奖励制等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
3.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科研能力
注重校本教研培训与平时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使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化;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专家讲座、案例分析、讨论研讨、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提高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4.加强教育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档次
加强对教研课题的过程管理,确保目前各级研究课题的顺利完成;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努力形成市、地、省三级课题体系;教研课题以课程改革为着眼点和研究方向,重点是以转变“教”与“学”方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校本教研机制的研究、以形成学校特色为目标的校园文化研究等。
(七)校园建设工作
校园建设目标
巩固已有的创建成果,大力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特色校园建设,争创绿色学校、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合格图书馆、合格实验室。
保障措施
①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建绿色学校
净化、绿化、美化校园,把新校建成一个集体教育性、观赏性、休闲性于一体的花园式校园,成为校园建设的一个典范,反映我校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
②加强设备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健全学校财产、教育设施的使用、检查、保养、维修责任制,加强对各类校产、校具的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损耗率。
定州市第四中学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定州市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1306820002
冀ICP备07026536号   冀公网安备 130682020000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