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深化内改,细化管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研究重点加强学习,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学习,使数学教学、教研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论,优化教学观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阅览,做读书笔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加强数学课改组成员的研究意识。建议教师多读教育理论专著、教育教学期刊,关注研究重点、热点问题,做到有笔记、有心得。把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研究过程及所思所得及时辐射到本学校,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抓好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
3.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踊跃发言并做好业务笔记。每次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按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安排好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全体组员对公开课进行听课、评课、反思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使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更新与提高。
4.在教师认真学习、深入教改实践的基础上,督导教师在教育理论、个人观点与教改实践的对话中进一步激活思想,不断总结。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组织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重点支持年轻教师积极参与。
5.加强“同课异构”的研究力度。组织全组教师参加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共同研究,共同成长,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认真领会新标准、新理念,汲取优秀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继续开展学习听课、上研究课观摩课、课堂教学评价,带动数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6.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从根本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重点,让学生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每一堂数学课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起点。
7.继续搞好“减负增效”工作,积极辅导学习困难学生,使他们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避免繁杂无效重复的练习,减轻学生负担。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组具体工作计划。
2.检查提前备课情况。
3.集体听课,评课,写反思和评课报告。
十月份:
1.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积极开展公开课,观摩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2.继续校内和外出听课、评课,写反思和评课报告。组织数学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课题教研。
3.研讨本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
十一月份:
1.统一教学进度
2.新教师教学汇报活动。
3.继续听课、评课。
4.做好学期期中测评及总结工作。
十二月份:
1.组织数学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重点课题研讨。
2.集体备课确定各章节重点教学方法。
3.交流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方法。
一月份:
1.制定复习计划。
2.做好期末练习。
3.做好复习和期末考评工作。
总之,本学期要实实在在把课备好,把课上好,把学生辅导好。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要坚持一手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一手抓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