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定州市水网建设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有关部门:
《定州市水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定州市水网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水网先导区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做好我市水网建设工作,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水网建设为抓手,突出唐河、沙河、孟良河等主要行洪河道,逐步完善全市水网格局。到2026年,定州市水网建设全面见效,应急备用水源保证率达到7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8%;主要行洪河道堤防达标率达到90%,城市防洪达标率达到90%;唐河、沙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到90%。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民生保障,织密空间均衡水资源配置网。
1. 持续推进城乡供水工程。以现有城乡供水体系为基础,统筹考虑地下水源和外调水源,全面加强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构建多水源保障的城乡供水体系。加快实施东方供水、泓杉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提升供水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2. 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实施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推进水价水权改革、农业节水工程建设与水价综合改革,推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二)聚焦防洪安全,筑牢江河安澜防洪排涝网。
1. 畅通行洪排涝通道。统筹上下游、左右岸,通过加高加固堤防,疏浚扩挖河道等,全面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坚决守牢防洪安全底线。2026年完成唐河、沙河、孟良河三条主要行洪河道治理,有序推动磁河、孝义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2. 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防洪规划,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城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到2026年,建成区基本达到规划防洪标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 提升水旱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全面夯实预报、预警、预案、预演“四预”防汛措施,用好省、市水旱灾害监测平台,会同上下游县市,建立区域联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的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河道水情及上游水库运行情况,及时开展会商研判、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
(三)聚焦保护修复,复苏蓝绿交织河湖生态网。
1. 加强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治理,强化水域岸线管控,维持和改善河流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功能,促进河湖永续利用。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道“四乱”清理整治,因地制宜修复河道自然空间形态。加快推进唐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草场沟、马刨泉等农村水系渠道综合整治,统筹区域内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文旅建设等工作,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美乡村。(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 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以“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为目标,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科学施策,综合施治,继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2026年前,将沙河建设成省级幸福河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3. 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坚持深节水、多引水、调结构、强管理多措并举,持续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高效节水灌溉、生态补水、水资源监管等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巩固提高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确保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四)聚焦以水赋能,提升水网综合效益。按照 “拥河发展” “清水润城”“水岸共治”“水城共兴”的治理思路,挖掘水文化传承带动潜力,积极探索发展绿色水经济。充分发掘水网工程外溢效益,依托唐河流域综合治理、野森林公园等项目,植入文化旅游、户外运动等元素,发展涉水旅游、康养等产业,再现“唐水秋风”盛景,打造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利用优质水资源,积极探索新业态,拓宽 “绿水青山”转化为 “金山银山”的具体途径和形式,促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三、组织实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定州市水网建设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定期研究推进全市水网建设的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
(二)强化工作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做好资金、土地、环评等要素保障工作,依法合规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审批和开工建设。
(三)压实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实行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